空白意志力:為何總是不自覺地答應,卻又後悔?
- 鏡觀其變
- 3月19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空白能量中心議題系列文之5

想問問空白意志力的夥伴們:
有沒有發現,自己在面對請求時,常常會不自覺地「先答應」,但事後又開始後悔,覺得壓力好大?
就像有一些家教課的夥伴分享,總是忍不住對別人的要求說「好」,但回過神來,卻發現自己根本沒那麼想做,甚至壓力爆棚,開始後悔:「為什麼我又嘴快?」
空白意志力設計,特別是「做出約定與承諾」,以及「自我價值感」的議題,容易受外在影響。
事實上空白意志力設計,並未擁有穩定且持續的意志力輸出,對於承諾後需要長時間持續投入能量,卻缺乏所需要的強大意志力時,將容易讓自己做到一半的時候,就開始覺得難受而想放棄。
為什麼空白意志力容易不小心答應,卻又後悔?
可以想像一個的畫面,對於空白意志力來說,「承諾」就像是一塊沉重的石頭,一旦拿起來,就會不自覺得想辦法扛著走到目的地,而不是先評估,這個我是否可以扛得到。
當有人提出請求時,空白意志力的設計很容易在當下「感受到對方的期待」,甚至誤以為這個期待就是自己應該做到的,於是,還沒想清楚,嘴巴就先說好。
這種模式,通常來自以下幾個原因:
1. 想證明自己可以
內心深處,空白意志力的我們,總是在成長的制約環境中,學習到一種「我必須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」的衝動,於是,接下更多的任務,讓自己在過程中看見,如果我可以做得到跟別人一樣的程度,那我也跟他一樣有價值。
2.對自我極限的不確定感
當習慣被外界驅動時,很容易忽略自己的極限,答應後才發現:其實這對我來說其實太多了。
3.害怕讓對方失望
當感受到外界期待時,空白意志力設計很容易產生壓力,擔心拒絕會讓對方失望、討厭自己。
然而,這樣的模式,長期下來容易讓自己過勞、委屈、身心失衡,甚至對自己生氣,因為承諾也是自己給的,不是嗎。

該如何平衡「承諾」與「真實的意願」
▏方法1: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
很多時候,空白意志力的人會在壓力下「立即回應」。這時,可以練習說:
「這件事我想一下,再回覆你,可以嗎?」
「我先確認一下時間,再看看怎麼安排!」
這樣可以給自己時間思考,避免衝動答應。
▏方法2:釐清自己的「真心程度」&權威怎麼說
當別人請求時,先感覺一下:
「你的權威怎麼說?」
「這是我真的想做的嗎?」
「如果沒有人期待我,我還會想接下來做嗎?」
「這件事會讓我感到開心,還是壓力?」
如果答案偏向「壓力」居多,那就表示可能不是真的想答應。
▏方法3:從練習以溫和態度,說「不」開始
拒絕不代表你不友善,而是保護自己的能量。
可以試著這樣回應:
「這聽起來很棒,但我目前沒辦法承擔太多事情。」
「這次可能無法,但下次有機會再看看~」
「謝謝你的邀約,不過這次我想先專注在手上的事情。」
當練習表達自己的界線時,身邊的人也會開始適應你的節奏,與你互動。

不需要透過「答應別人」來證明自己的價值
空白意志力中心,並不代表你沒有價值,而是你的價值並非來自「承諾過多」或「滿足別人的期待」。
學習去感受權威的指引之餘,給自己一點時間釐清,問問自己:「這真的是我想做的嗎?」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,會漸漸體會自己在人生中的價值為何,也會更清楚知道什麼會讓自己值得動起來。
讓每一次的答應,都是基於內在的確定,而非外在的壓力,同時,相信自己,你已經很好了,不需要透過總是接受承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。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...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