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搜尋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最終回:回看等待,是綻放前的沈默耕耘
在2020年,參加了瑪麗安 Mary Ann Winiger 的一場人類圖類型工作坊,上完課後,也拜讀了她所寫的《人類圖去制約之旅:一個人的革命》A Revolution of One。 (相關文章可以看這邊) 當時的我,對「去制約」還沒有身體的感受,只是一種概念上的嚮往。...
鏡觀其變
5月29日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第五篇:我催促自己,是因為曾經沒人等我
安靜的午後,我打開洗衣機,邊拿出剛洗好的衣服,放在洗衣籃中,動作不自覺地加快,一手拿曬衣架,一手甩開糾結的長褲,一邊催促著自己:「快~快~快~」 腦海裡有個急切的聲音不斷地催促著,像一隻焦躁的手,在背後戳我。 我忽然停下動作,深呼吸了一口氣。這種聲音跟口吻,為什麼這麼熟悉?...
鏡觀其變
5月26日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第四篇:不是因為我乖,而是我值得被看見
那天晚上的我,其實不想出門。 坐在床邊,換好衣服,卻遲遲沒有起身,手機在手上握了又握,看著跳舞活動的群組裡,已經有人開始呼朋引伴,心裡,卻一點都不想出門。並不是因為那天天氣不好,也不是那場活動有什麼問題,而是我心裡有個聲音,微微地說:「今天不想出門。」 可是,我還是去了。...
鏡觀其變
5月22日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過場筆記2:看見,是轉化的開始
有時候,身體明明已經想放鬆了,但心,卻還卡在某個說不出的地方。 從那次胃痛之後,我開始更頻繁地留意身體的回應,也試著用不批判的方式問自己:「你怎麼了?」 那不是一個簡單的練習。因為我太習慣「看起來沒事」。 從小,我就學會壓抑、沉默、轉移注意力,只為了維繫人際關係的和諧。...
鏡觀其變
5月22日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第三篇:那些沒有哭出來的委屈,變成了胃痛
第三篇:那些沒有哭出來的委屈,變成了胃痛 那是一種很難用語言說明的悶。 不是劇烈刺痛,也不是脹氣,而是介在兩者之間的某種「揪著」的感覺。 像是身體某處一直用力、撐著,像一顆緊握的拳頭放在胃的位置。即使沒有吃壞東西,即使躺著也不會減緩,只有深呼吸的瞬間,能稍微讓那股沉重慢慢散...
鏡觀其變
5月15日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過場小筆記:在等待與沉潛之間
過場小筆記:在等待與沉潛之間 五年之間,我一直以為,等待的渴望之於我,就像是在等一個懂我的人出現。 等一個願意看見我全部的人,願意在我沒說話時,也能理解沉默的語言; 等一個能接住我情緒波動的人,不催促、不解釋,只是陪伴著; 等一個能在不確定裡,和我一起走一段路的人。...
鏡觀其變
5月12日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第二篇:原來,我一直都在等待認可
有時候,我會突然想起幾年前的自己,那個在社群裡小心翼翼地貼文的我。每一篇都仔細斟酌、認真打磨,發文後還會忍不住觀察誰按了讚、誰留言了、誰看了卻沒反應。明明告訴自己「我只是想分享而已」,心裡卻始終留著一絲渴望——希望被看見、被認同、被喜歡。...
鏡觀其變
5月8日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首篇:起點的那一面鏡子
起點的那一面鏡子 五年前的我,問了自己一個問題: 「魔鏡啊魔鏡,我是誰?」 這個提問,像一道裂縫,悄悄劃開了我的人生大哉問。而後,即踏上了一段既陌生又熟悉的旅程,最終落腳於這個名字: 「鏡觀其變」。 當時的我,只是單純地想記錄下自己在學習人類圖過程中,一點一滴的觸動與掙扎。...
鏡觀其變
5月5日


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引言
願這些流光片段,成為一點點微光,照亮你當下正在經歷的森林路。願你在每一次停下腳步時,都能輕輕地對自己說:「謝謝你,還在這裡陪著自己。」
鏡觀其變
5月2日
bottom of page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