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需要的不是完美父母,而是一個「願意穩住自己」的大人
- 鏡觀其變

- 7月2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「用人類圖,重新看懂孩子」系列文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與世界互動的方式。
我們不是來改變他們的,而是來陪他們找到「怎麼做,對自己最舒服」。
這是一個屬於設計的教養練習,也是一段重新理解彼此的旅程。
從父母的穩定開始,從孩子的節奏出發,一起練習看懂孩子的設計,也看懂我們自己。
有時候,孩子的行為,只是在回應你的能量場
我沒有小孩。
但我陪伴過很多家長,也陪伴過很多「自己小時候的自己」。
在這些經驗裡,我常常發現一個共同的情境:
當孩子頂嘴、不合作、突然暴衝,很多父母的第一個念頭是:「我該怎麼教他?」
但後來,當我們一起慢慢聊下去,也會開始問另一個問題:
「我當時,是怎麼跟他互動的?」
孩子,其實在感受的是我們的能量場。
他觀察你的眼神,讀你的情緒波動,用他自己的方式,試著理解:
「現在安全嗎?」
有時候,孩子是在說話。
有時候,孩子是在回應。

穩住自己,是用愛開啟親子教養的視角
在人類圖的兒童發展引導裡,我們常常說:
「孩子不需要你完美,只需要你穩定。」
穩定,不是把情緒藏起來。
而是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態。
允許自己,不完美地示範
有一天,我和一位媽媽聊到,當她想對孩子說「你閉嘴好不好」的時候,該怎麼把話轉成不傷害彼此的方式。
這讓我想到,如果用非暴力溝通的練習方式,或許可以這麼說:
「媽媽現在有點亂,先讓我安靜一下想一想,十分鐘後我們再說。」
(並且在孩子面前,設定好手機鬧鐘。)
「我不想用大聲的方式講話,這讓我的耳朵很痛,也聽不見你說的話。我們可以先一起深呼吸十次,好嗎?」
(同時,自己開始深呼吸給孩子看。)
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在孩子面前成為完美的父母。
但,又有誰是一出生就懂得怎麼當爸媽呢?
把孩子當成平等的生命來對待,可以這樣告訴孩子:
「你現在學著當孩子,我也是現在開始學當父母。我們都在學。」
學著告訴自己:
「我不需要假裝沒事,我可以誠實面對自己的混亂,然後慢慢穩定下來。」

父母先穩住,孩子就會自然回應
當你的能量場是穩定的,清楚知道自己的內在權威與策略該怎麼行動,孩子會感覺到:
「我可以安心,沒事。」
不是大人不能有情緒,而是大人要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,並且交代清楚,現在發生了什麼。
這不是示弱,這是讓孩子知道:
「人生是各種體驗,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碰過。我們可以一起學。不是壓抑,而是覺察。」
先陪伴自己,才能真正陪伴孩子
上完兒童發展分析師課程後,我才更理解,所謂的「教養」,其實是先陪自己。
不是先訓練孩子該怎麼樣,而是先問問自己:
「現在的我,怎麼好好照顧自己?」
因為,我們怎麼對待自己,就會成為孩子未來照顧自己的樣子。

為什麼我會寫這篇文章?
我沒有自己的孩子(頂多就一隻天天會找我聊天的話癆貓),但我花了很多時間,陪伴自己的內在小孩,也陪伴過很多父母,把教養的焦慮,慢慢變成理解。
這篇文章,不是我來教你怎麼當父母,而是想邀請你,從人類圖的視角,一起看看:
穩住自己,也許就是踏進親子教養裡,最溫柔的開始。
延伸邀請
如果你也跟我一樣,正在學習「如何穩住自己」這件事,想從人類圖的角度理解自己的教養模式、能量場與情緒流動,歡迎來找我聊聊。
陪你一起搞懂自己的設計,看見陪伴孩子的方法,也陪伴自己。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…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