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空白與情緒權威的共在練習
- 鏡觀其變

- 10月20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期待有天,我們都能學會,不急著修正,也能彼此理解。

有時候,我們在互動裡以為彼此靠得很近,
可能,其實是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波動裡。
像我,屬於情緒權威。
感受總是先動,推動著我,才在過程中慢慢說出來。
當我說感覺到「酸酸的」、「被觸動」,那其實是一種情緒的釋放。
是情緒浪潮裡的一個氣泡,
從深處升起,破裂、消散、在釋放後,讓我鬆一口氣。
若對方是情緒中心空白的設計,
那個氣泡很有可能會被誤以為是警報。
感受到立刻的緊張,想去「修正」氣氛。
他不是排斥情緒,而是害怕那股浪潮會捲走自己,
開始失去秩序。

情緒空白,只是需要透過事件與對話,重新定義情緒
對情緒空白的人來說,
外界的情緒像空氣一樣,
有時,像一陣風就這麼吹來,
能感受到,但不是自己的。
曾經,當我跟朋友提到,某些她的回饋讓「我覺得酸酸的」時候,
她所聽到的,不是「被感動的酸」,而是「是不是我讓妳不舒服了?」
對情緒空白的人來說,
習慣開始整理、找解決方法,
因為那是情緒空白設計所熟悉的方式:
理性、實際、負責任。
通常,情緒空白的朋友會希望透過提供解決方法、分析現狀讓我「好起來」,
而過程中沒意識到,其實情緒人只是想讓那股推擠著我們的情緒浪潮能被看見,被支持。
如果要以最近在學習的探戈來舉例的話:
這就像雙人舞探戈裡的擁抱一樣,
彼此在互動之間感受呼吸,在裡頭控制平衡。
都真實的以自己的直覺反應回饋給對方,只是身體說的語言不同。

不同權威的互動練習:沒有要讓誰改變誰
從學習用人類圖在生活上應用後的我發現,
與情緒空白的人相處,不需要對方「理解我的情緒」,
而是在溝通中讓對方知道,不需要「處理」我的情緒。
因為對於情緒空白的人來說,要揣摩情緒且定義情緒,
並不容易,是需要花時間學習的,
但若,對於情緒權威的我們,練習用更中性的語言,
說「被觸動」而不是「心酸」,
說「有感覺」而不是「難受」。
這能讓情緒空白設計的對方,能留在現場陪伴著,而不逃開。
同時,我也學習在情緒裡看見自己的狀態,擁抱當下的自己,
陪伴自己,並且不把理解的責任交給對方。
因為那是情緒權威的修煉:
學會自己走過波浪,然後回到平靜,
看見這股波浪帶我們走過的這一遭,對我們來說的價值是什麼。
對於情緒空白的修煉則是:
如何在對方被情緒推著走的時候,
能夠清晰地提醒自己,不需要把對方從情緒中拉出來,
也不需要覺得這股情緒的緊張感,是自己的問題。

當不同權威的彼此,都願意停留在彼此的空間裡
我開始能夠感覺到,
情緒空白的人帶來的,是一種安靜的鏡面。
他不需要在波裡游,
但他可以在岸邊陪我一起看著那片水面。
那是一種很微妙的親密與溫柔。
不需言語,也不需解釋,
只是願意待在那裡,
不逃避、不修正、不反應,只是陪伴著。
像探戈裡的一個擁抱,
一動一靜,我在波動裡感受,對方在平靜裡穩住。
都在練習,讓連結不被情緒淹沒,也不被理性割斷。
願我們都能學會,讓相遇不彼此驚擾。
在各自的節奏裡,找到自然互動的方式。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 ...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