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情緒空白與情緒權威的共在練習

期待有天,我們都能學會,不急著修正,也能彼此理解。


ree

有時候,我們在互動裡以為彼此靠得很近,

可能,其實是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波動裡。


像我,屬於情緒權威。

感受總是先動,推動著我,才在過程中慢慢說出來。

當我說感覺到「酸酸的」、「被觸動」,那其實是一種情緒的釋放。

是情緒浪潮裡的一個氣泡,

從深處升起,破裂、消散、在釋放後,讓我鬆一口氣。


若對方是情緒中心空白的設計,

那個氣泡很有可能會被誤以為是警報。

感受到立刻的緊張,想去「修正」氣氛。

他不是排斥情緒,而是害怕那股浪潮會捲走自己,

開始失去秩序。

ree

情緒空白,只是需要透過事件與對話,重新定義情緒

對情緒空白的人來說,

外界的情緒像空氣一樣,

有時,像一陣風就這麼吹來,

能感受到,但不是自己的。


曾經,當我跟朋友提到,某些她的回饋讓「我覺得酸酸的」時候,

她所聽到的,不是「被感動的酸」,而是「是不是我讓妳不舒服了?」


對情緒空白的人來說,

習慣開始整理、找解決方法,

因為那是情緒空白設計所熟悉的方式:

理性、實際、負責任。


通常,情緒空白的朋友會希望透過提供解決方法、分析現狀讓我「好起來」,

而過程中沒意識到,其實情緒人只是想讓那股推擠著我們的情緒浪潮能被看見,被支持。


如果要以最近在學習的探戈來舉例的話:

這就像雙人舞探戈裡的擁抱一樣,

彼此在互動之間感受呼吸,在裡頭控制平衡。

都真實的以自己的直覺反應回饋給對方,只是身體說的語言不同。

ree

不同權威的互動練習:沒有要讓誰改變誰

從學習用人類圖在生活上應用後的我發現,

與情緒空白的人相處,不需要對方「理解我的情緒」,

而是在溝通中讓對方知道,不需要「處理」我的情緒。


因為對於情緒空白的人來說,要揣摩情緒且定義情緒,

並不容易,是需要花時間學習的,

但若,對於情緒權威的我們,練習用更中性的語言,

說「被觸動」而不是「心酸」,

說「有感覺」而不是「難受」。

這能讓情緒空白設計的對方,能留在現場陪伴著,而不逃開。


同時,我也學習在情緒裡看見自己的狀態,擁抱當下的自己,

陪伴自己,並且不把理解的責任交給對方。


因為那是情緒權威的修煉:

學會自己走過波浪,然後回到平靜,

看見這股波浪帶我們走過的這一遭,對我們來說的價值是什麼。


對於情緒空白的修煉則是:

如何在對方被情緒推著走的時候,

能夠清晰地提醒自己,不需要把對方從情緒中拉出來,

也不需要覺得這股情緒的緊張感,是自己的問題。

ree

當不同權威的彼此,都願意停留在彼此的空間裡

我開始能夠感覺到,

情緒空白的人帶來的,是一種安靜的鏡面。

他不需要在波裡游,

但他可以在岸邊陪我一起看著那片水面。


那是一種很微妙的親密與溫柔。

不需言語,也不需解釋,

只是願意待在那裡,

不逃避、不修正、不反應,只是陪伴著。


像探戈裡的一個擁抱,

一動一靜,我在波動裡感受,對方在平靜裡穩住。

都在練習,讓連結不被情緒淹沒,也不被理性割斷。


願我們都能學會,讓相遇不彼此驚擾。

在各自的節奏裡,找到自然互動的方式。

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 ...

留言


©2025 by 鏡觀其變 Magic Mirror Human Design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