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流光 / 讓情緒流動,讓真實透光 / 最終回:回看等待,是綻放前的沈默耕耘
- 鏡觀其變

- 5月29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
在2020年,參加了瑪麗安 Mary Ann Winiger 的一場人類圖類型工作坊,上完課後,也拜讀了她所寫的《人類圖去制約之旅:一個人的革命》A Revolution of One。(相關文章可以看這邊)
當時的我,對「去制約」還沒有身體的感受,只是一種概念上的嚮往。而書裡的她,一位 6/2 薦骨權威的生產者,卻用極為細膩真實的文字,記錄了她如何透過一次次內在的回應,慢慢鬆開「應該」的束縛,活出屬於自己的節奏與生命的尊嚴。
我還記得她在工作坊說過的話:
等待時,不要想你要做什麼,因為那都是大腦要你做的什麼,身體是有生命的,他會自然開始動作,不要做任何計畫,因為只有頭腦會做計畫。
當時的我還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。但現在,我懂了。
這顆種子,陪我走過了這五年的風雨與日光,終於,在此刻靜靜綻放,不是給誰看,而是為了與自己相認。

等待,不再只是焦慮的空白
現在的我,終於明白:
去制約,不是要把自己變得更好,而是容許自己慢慢地,把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,鬆開。
我不再用等待來折磨自己,而是把它當作一種節奏的呼吸,內在的平和。
從焦慮地怕沒人看見,到安心地知道:該來的,自然會來。
那些心累的合作,是一種提醒
回想這幾年,有幾次合作,是我「等不住」而接下的。
當時的我說不上來,只覺得「好像該做些什麼」。
於是就答應、投入、全力以赴。
最後的結果呢?
說不上是壞,也不是特別好,只是一句:「還好啦。」
後來我才知道,那些說不出的「還好」,其實是身體沒有想要的提醒。
尤其對我這個,容易被一股動力推著走的情緒權威投射者來說,沒有感受情緒的上上下下完整走完,就下決定,是一種粗糙而不精細的判斷,也是一種,在不對的時間點,承擔了不該是自己的責任。

失敗不是錯誤,是三爻的軌跡
擁有人生角色的三爻,這意味著,會不斷地透過實驗與試錯來認識世界。
那些被我稱為「白忙一場」的經驗,其實,從來是不白費。
它們是用身體所兌換來的觀察資料,是幫我「感受自己哪裡舒服、哪裡不對勁」的實驗數據。
不是所有看起來成功的選擇才有價值。
三爻的路,是要跌倒過後,才知道地板的溫度與坑洞的深度。
而這些用時光積累的資源,會在某個時間點累積之下,讓我看見更開闊的視野。

不再急著讓別人看見
我曾經努力想證明自己懂人類圖、懂得撰文、懂得經營,懂得怎麼把自己包裝得更吸引人。畢竟,從事行銷這一行已經好幾年,該怎麼被看見的策略,我很容易上手。
但現在的我,已經慢慢鬆開這些「為了被喜歡」的掙扎。
我開始會主動問自己:「現在,想要幹嘛?」
沒有靈感,就不寫。
累了,就關掉社群。
有感覺,才動起來。
就像一朵花,陽光來,就綻放。
風來,就搖擺。
不用強求,不需計畫。

頭腦會問:你這樣不怕沒飯吃嗎?
「沒有穩定收入,這樣行嗎?」
「不開課去吸引新受眾,怎麼累積知名度呢?」
這些曾經讓我焦慮的聲音,我還是聽得見。
但我現在知道,這些擔憂是頭腦在保護我,不是要責備我。
他只是提醒:「你確定要這樣嗎?真的?」
而我,現在會開始這麼跟他說:
「真好,謝謝你,我知道你是為了保護我的善意提醒。但這些年來,我用身體體驗到,慢下來的我,沒有餓死,反而更看見自己的模樣,也開始吸引到,讓我感到舒服的合作與資源。」

邁入第六年人類圖實驗的我,真的變得不一樣了
我知道慣性的我會想要為了動而找事做,但我選擇讓情緒,幫我選擇該做些什麼。
過程中,人類圖早已不只是知識,而是轉化成為呼吸中的節奏。
與情緒之間的關係,也從狂暴變得柔軟。
觀察著每天不同的情緒流動,學習陪伴它在身體裡,而不是被它推著走。
「這樣子的收入讓自己餓死了嗎?」
嗯,沒有耶。反而有越來越多源源不絕的驚喜向我湧來。

一起來試試看,這樣過日子吧
即便外在世界的變動如此劇烈,現在的我,不想預設未來該怎麼樣。
但是,我很想試試看這樣過日子:
每天都與身體對話,與情緒共處。 讓等待,不再是焦慮的空白,而是信任自己,在人生中所面對的一切,都能夠有能力去轉化,讓生命自然的運作。
這五年,是一段讓我重新找回自己的旅程。
從被制約到慢慢鬆開,從急著證明到願意安住,這一路,謝謝自己走過來了。
去制約之路,keep going...
去制約,不是一條完美的直線,而是一段一段與自己的重逢。
五年的旅程寫到這裡,也許不是句點,而是一個深深的呼吸。
謝謝你讀完這一段旅程,也謝謝我,願意繼續走下去。
如果你也準備好想開始一段屬於你的實驗,歡迎來找我聊聊。我會陪你,一起走那條回家的路。






留言